【资料图】
穿着可爱的裙子,骑着酷炫的摩托车,这样的“反差萌”不想却成了“催命符”。(5月8日法治网)
从公开报道来看,这些摩托车亡人事故的原因主要有超速行驶、无证驾驶、驾驶与自己身形不匹配的重型摩托车等。半年内5名机车网红因交通事故离世,留给亲朋好友的是无法治愈的悲痛,带给社会的更是一次沉痛的警示。
身为网红,其背后自然是流量的支撑,生前言行对于追捧的粉丝来说有着不可估量的示范作用。在多个社交平台上以“重机车”“机车男孩”“机车女孩”等关键词进行检索发现,不少博主发布了自己在城市道路上驾驶高排量摩托车的照片、视频。有人直接在文案中写出了“头可断,血可流,人可伤,机车必须有”的内容,评论区中不少人捧场“好帅”“求推荐”。
从这些评论中,不难看出,部分机车网红为获取流量密码而穿着吸睛、不戴护具、走位刺激等行为,无不释放着危险的信号,让越来越多的人产生一种“对机车的向往”。更令人担忧的是,在网络视频中,相当部分摩友为了追求猎奇效果,不仅缺乏安全防护措施,还在骑行时选择吸引眼球的奇装异服、搞怪头盔,导致在发生意外后无法得到足够保护。
机车不是原罪。近年来,数量迅猛增长的摩托车受到很多人,尤其是年轻人的青睐,骑重机车也被视为一种“酷”“帅气”的行为,反映了年轻人群体对于摩托车潮流和摩托文化的热爱和追求。然而,机车驾照学习毕竟是应试教育,实际上路驾驶中需要面临的各种紧急情况处理以及对路况的观察都需要长期的经验积累。
当然,更应进一步压实摩托车作品发布平台的责任,加强对用户发布内容的审核,在宣传吸引人的骑摩托车飞驰画面同时,要强调安全驾驶知识和对危险情况的应对能力,并在流量上要尽量减少倾斜,以正向引导年轻人树立正确的安全意识为主。同时,平台方要采取警告、封号等有效措施,约束和打击部分机车网红自恃“流量为王”的任性行为。
总之,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驾驶重型摩托车带来的帅气、刺激引发人们争相体验,这本无可厚非,但如果过分追求刺激,或为了网络流量进行危险驾驶,则危及自身或他人安全,就必须加以引导和规范。因此,面对“半年内5名机车网红车祸离世”,我们除了痛惜,更应警醒和反省,重视和加强摩托车交通安全管理,才能避免或减少摩托车亡人事故的发生。(谢晓刚)
标签:
Copyright © 2015-2022 每日兽药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浙ICP备2022016517号-15 联系邮箱:5 146 761 13 @qq.com